从红军“扩军”看征兵
发布人:张佳妍  发布时间:2016-08-11   浏览次数:1190

1934年4月自广昌战役以来,红军由于伤亡巨大而出现了严重的兵员短缺,需要最大限度地扩大和巩固红军。1934年9月,扩大红军数量的运动达到了高潮,苏区有17万青年参加了红军,占人口总数的1/15。长征途中,兵员也不断得到补充。打下宜章县城后,两天内“扩红”几百名新战士;打下遵义后,半个月“扩红”约4000人。

80多年前,条件艰苦,白色恐怖笼罩,参军对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有生命之虞。然而红军何以能在短时间内动员大量青年参军呢?

红军非常注重通过宣传扩大党的政治影响。有专人负责宣传,到处贴标语,召开动员会,组织活动。长征途中,红二方面军向甘南挺进时一连打了几个胜仗,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就及时给战斗剧社提出了一系列任务:向群众宣传红军的宗旨,扩大影响;动员群众参军,扩大红军力量。

除了宣传,红军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优待红军及其家属。据长冈纪念馆资料记载,“军属在商店里买东西可以打折;有儿子参军的家庭会有人帮忙种地,如果儿子牺牲了,家里可以得到抚恤金和免费的劳动力补偿;给军属家庭发放柴火、大米和食盐,给他们的门上贴红纸;为他们召开大型的表彰会,军属家庭里由男人站在前面,然后上台接受表扬,有时候还能说两句。”这一年,长冈乡407名青年中有320人参加了红军,瑞金一县有5万多青年参军。

红军还十分注意贯彻群众路线,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。1934年8月2日,毛泽东同志向瑞金红军家属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了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形势报告,鼓励他们继续做好支前工作。1934年秋天,中央机关与学校仍然坚持“共产主义礼拜六”活动,帮助红军家属们种地。苏区还为红军官兵及其家属开办了供应生活必需品的专门商店,规定国家企业和合作社拿出赢利的10%服务于红军家属,红军家属一旦患病或遇到困难就会得到踊跃募捐。这一切使人民群众感受到了自己和红军之间的特殊联系。正如周恩来同志所说,“一分钟也不要失去与人民群众的联系”。

无疑,今天仍需营造浓厚的参军报国的社会氛围,扎实做好思想发动工作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,“我们的群众路线,不是满足于那个热热闹闹,主要的是要做经常的、细致的工作,做人的工作。这是一点一滴的工作,这样的工作积累起来,才有我们伟大的成绩。”这启示我们,在征兵宣传中需要准确把握解开每个人思想的钥匙,一对一、面对面地靠上去做工作,才能动员更多优秀青年参军。

今天,针对早已有各自人生规划的大学生,征兵工作更需要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,动员他们把参军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选项。除了服役期间为家属通报情况、慰问、送喜报,帮助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外,还需要军地联合制定措施在其退役后给予一系列的优惠,使之体会“一人参军、全家光荣,一朝当兵、终身受益”的荣誉感和优越感。

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,做好宣传工作,制定有力的措施,坚持党的群众路线,兵员征集难题一定可以得到破解。“汝果欲学诗,功夫在诗外。”红军“扩红”成功的原因恰恰是在“扩红”之外所做的有益工作。今天,我们也不能简单地看待征兵工作,应将征兵工作中人武系统的“独角戏”变为军地有关部门的“大合唱”。当车站、医院、景点及更多领域出现类似“军人优先”并真正落到实处时,想必兵员征集将不再是难题。